
《指月录》,全称《水月斋指月录》,是明代佛教禅宗的重要典籍,由文人瞿汝稷(字元立,号幻寄)编撰,成书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。
**内容概要**
1. **书名寓意**:
“指月”源自禅宗典故,以“指”喻佛经文字或禅师言教,以“月”喻佛法真谛,意为借言教示禅机,但不可执著文字本身(“见月忘指”)。
2. **结构编排**:
全书共32卷,收录从过去七佛(释迦牟尼前六佛)至明代禅僧共650余人的公案、语录、机锋对话,按传法谱系编次,涵盖禅宗“一花五叶”(五家七宗)的主要脉络。
3. **核心内容**:
– 禅宗祖师的行谊、开示。
– 著名公案(如“赵州无字”“百丈野狐”等)。
– 机锋对决(师徒间迅捷玄妙的问答)。
– 偈颂、评唱(后人评点)。
**特点与价值**
– **文献意义**:保存了大量唐宋至明代的禅宗史料,部分内容仅见于此书。
– **通俗性**:语言较《五灯会元》等更浅近,适合文人学禅,推动了禅宗世俗化。
– **思想影响**:融汇临济、曹洞等宗风,强调“直指人心”,对明清禅学及文人思想(如王阳明心学)有间接启发。
### **争议与批评**
部分禅林人士认为其“杂采语录”,编排稍显芜杂,或偏离禅宗“不立文字”之本旨,但仍是研究禅宗史、思想史的重要参考文献。